top of page

EP 9. 大四畢業該直接就業,還是念研究所呢?

Writer's picture: VivienVivien

今天是學生系列的最後一集,當然就要來談談大四畢業後,應該要直接就業,還是要念研究所這個問題囉。節目後半段,我也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工作心法給即將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歡迎收聽。


該直接進入職場?還是先讀研究所?


關於「大四畢業後,應該要直接就業,還是要念研究所」這個問題,我在大學演講的時候,經常有同學詢問。尤其,現在不少學校科系都有「五年一貫」的制度,也就是通過甄試,大四時可以先選修碩士班課程,在正式取得研究生資格後,就可以申請碩士班學分數抵免,最快在第五年結束時通過論文審查,取得碩士學位。因為聽起來是個「CP值」頗高的選擇,所以會讓有些同學蠻心動的。


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我想,一方面是希望透過碩士學位,而且最好是名聲好的研究所,為自己將來進入職場時,增加求職機會、提高起薪。但另一方面又會擔心,如果晚兩年進入社會,不知道會不會在職涯發展上,落後別人兩年。這兩種說法聽起來各有各的道理,因此造成同學們的選擇障礙。


對於這個選擇障礙,接下來我提出兩個問題,應該可以幫助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問題:「你念研究所的動機,是為了「逃避」嗎?」

首先,你需要確認,自己不是為了「逃避問題」去念研究所。


逃避哪些問題呢?「還找不到自己想做什麼事,先繼續唸書好了」。「害怕進入社會後不適應職場文化,先繼續唸書好了。」「不想這麼快進入職場,那先繼續唸書好了。」這些可能都是大四生希望進入研究所想逃避的問題。


做人生重要選擇的時候,如果是因為逃避或是恐懼某件事情而做出的選擇,最終結果事後自己通常會很後悔。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有一句名言:「今天,我們聚在這裡,是因為我們選擇希望,而非恐懼」。我也想和大家分享這句話。


如果你到大四,還不是很認識自己,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唸研究所只是延緩面對這個問題的時間,甚至,讀研究所會讓你想逃避的問題,碩士畢業後變得更嚴重。為什麼呢? 等下會跟大家提。


因此,為了你自己的益處,請勇敢和你的恐懼,直球對決吧!研究所不是你逃避問題的地方,進入職場才能讓你更快找到問題的解答。


如果第一個問題,你並不是因為逃避才去念研究所,接下來請回答第二個問題:「對於研究所要讀的科目,以及該科目畢業後通常從事的工作,你有興趣嗎?還是你純粹是以就業機會為考量,甚至是洗學歷的目的去念研究所呢?」

如果是有興趣的科目,加上畢業後從事的工作類別也是自己喜歡的,當然鼓勵你進入研究所做更深入的學習,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如果這個科目以及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內容,對你來說,說不上有什麼太大的興趣,你單純只是期望透過研究所學歷,增加將來的起薪和入職機會。如果這是你的情況,我會建議你不要去讀研究所。為什麼呢?


既然你已經對該領域沒多大興趣,就算畢業後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不過這也不一定,因為有些職務不見得需要碩士學歷的人來擔任),或是薪水比大學生高一些,但你極有可能在沒興趣的職務上待了幾年,開始發現苗頭不對了:要嘛是對工作提不起勁,要嘛陷入「成功陷阱」,靈魂被薪水綁架。


甚至有時候,這個碩士學歷反而會變成你以後轉換領域時的包袱。當你想換產業時,公司看到你的履歷表一定會有疑問:「這個人是某某領域的碩士,為什麼現在會想到另一個領域來工作呢?」


當然,跨領域不見得行不通,但要讓用人主管單單從書面資料就消除他的疑惑,願意給你面試的機會,這是需要一番努力的。


所以,如果你單純是帶著「想增加就業機會和薪水、洗學歷」的目的去念研究所,而不是真的對該領域科目有興趣,這對你來說絕對是一個短多長空、不划算的選擇。建議你應該先進職場工作,透過實務經驗,找出自己的興趣專長,之後再去讀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研究所會更好。那時候在研究所學到的東西,才能真正為你的職涯加分,而不是空有一張學歷證明。

小結

至於「念研究所會不會因此比別人在職涯上慢了兩年」這件事,我認為如果你是去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目的話就不是浪費,而是預備自己。但是,如果你單純只是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或是逃避問題去念研究所,對所念的科目並沒有什麼興趣的話,當然就是白白浪費了兩年可以在職場上歷練、探索自己的時間。


最重要的是,我想提醒大家,職涯很長,是幾十年的事。就算你研究所畢業後,一開始起跑點看起來跑得不錯,但如果這條賽道根本就是你沒有興趣的產業,隨著時間過去,你在這條錯誤的道路越跑越遠,那不是離適合你的那條路距離更遙遠了嗎?


等到你發現的時候,你得花更多力氣把自己的職涯拉回正軌。甚至,你有可能會認為,要轉換跑道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例如薪水落差太多,你只好被迫和這份你沒有興趣的工作廝守下去,過著沒有工作熱情和意義感的生活。這應該不是各位同學期待的職涯結果,對吧?

 

所以,關於「大四畢業後,應該要直接就業,還是要念研究所」這個問題,結論就是:「如果是有興趣的科目,並且,未來要從事的工作也是自己喜歡的,那就去念。但若是為了逃避某些問題,或單純想要增加就業機會,對所讀的科目以及之後的工作類別沒什麼熱情興趣,大可不用花這兩年的時間,不如直接進入職場,可以更早認識自己。」


職場新鮮人工作順心的「HAPPY」心法

最後,我想和即將畢業進入職場的同學分享職場新鮮人工作順心的五個心法,我稱為「HAPPY」心法,相信同學們未來如果能把握這五項原則,就算不是頂大畢業的,一定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如果是想了解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的同學,請收聽轉職系列第一到第五集,節目中提到的原則,也同樣適用社會新鮮人求職,所以我在這裡就不重複說囉。


好的,我們來說HAPPY心法吧。為什麼叫HAPPY心法呢?因為是擷取五個原則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組合而來的。


第一個字H,代表Humble,謙卑。初入職場,我們什麼都不會,就算在學校曾學過相關理論,但實務做法以及待人接物的眉角,經驗值為零。這是事實,所以,請秉持謙卑學習的心態,多方請教,不要挑工作。也不要把主管或資深同仁當成上對下、壓榨自己的壞人,反而要想辦法從他們身上多學一些,學到就是你的了。況且,還有人付薪水讓你學,怎麼有這麼好的事呀!從這個角度想工作,不是很幸福嗎?


第二個字A,是Active,主動。在職場上要主動找事做,而不是被動等別人交辦。要先幫客戶想,而不是等到被客訴的時再處理。但是要注意,主動不是「裝忙」喔,在辦公室裝忙的人,總有一天會被看穿。還有,主動也不是「過勞」,別忘記設立界線,你不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其他人該負的責任,不用幫忙扛。


第三及第四個P,代表 Patience & Perseverance ,耐心及毅力。把一件事情做到熟,沒半年不行,把一件事情做到好,起碼一年。而要在組織裡累積戰功,快則兩年、慢則三年。新鮮人真的不用急,短短幾個月或一年,還沒做出成績,不要馬上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個工作?只要持續保持謙卑、主動的工作態度,有耐心、毅力堅持下去,經驗不會背叛你,驀然回首,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走的很遠了。


最後一個字Y,Yes-to-new-tasks,對新事物保持開放。有一句話說「改變是唯一的不變」,雖然老掉牙,但還真有道理。無論是客戶需求、法令、或科技等外在環境,總是不斷在變,對一個心胸開放的人來說,他比劃地自限、自以為什麼都已經會了的人,多了更多機會去認識新的人,學新技術,甚至體會失敗。而這一切,對個人在職場上的成長,都是非常有助益的。


面對人生的許多選擇,沒有人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什麼「成功方程式」。但我相信,只要抱持HAPPY心法,社會新鮮人一定能在職場上過得很正面、很有意義。


祝福大家,天天帶著喜樂的靈魂去上學上班,生命經歷突破和更新。我們下次再聊囉。Bye Bye ~


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