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P 12. 工作壓力超大! 怎麼辦?(下集)

Writer's picture: VivienVivien

我在上集節目中介紹了「哈佛醫學院的壓力管理訓練方法」六個步驟中的第二到第四個步驟。第二步驟是,當遇到壓力事件,先檢查自己有沒有存在錯誤偏差的認知。如果有,調整偏差認知,並根據該壓力事件的狀況,決定採取行動解決問題,或是用正面心態來接受這個事實。


另外,情緒是需要釋放的,絕對不要壓抑、忍耐、甚至忽略它。可以用「宣洩」、「轉移」、「昇華」三種方式釋放情緒。釋放情緒並不是要達到「完全沒有負面情緒」,而是「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並學習用主動方式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


我也提到,清除情緒垃圾後,可以用「肯定自己」、「分享與感恩的練習」、「同理心練習」等方式,找到正面前進的動力。還沒有收聽第十一集的朋友,歡迎聽聽看喔。


今天節目,我會完成SMART壓力管理方法第五到第六步驟的介紹,也會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藉由這個壓力管理方式以及信仰面對壓力的。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第五步驟:關注當下 

當我們透過第二到第四個步驟,先調整自己的認知,並學習用正面主動的方式面對負面情緒之後,接著要練習的是「關注當下」。


人類很特別,我們時常為過去內疚懊悔,後悔自己曾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我們也常為未來焦慮,一直擔憂還沒發生的事,心裡充滿恐懼和擔心。人類不是擅長「活在當下」的生物。


無法關注當下的人們,除了為過去和未來懊悔、擔憂之外,通常也有一些其他的跡象。比如說,我們很難安靜下來,常常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是生活中大多是例行公事(也就是自動行為模式/習慣),缺少興趣和樂趣。


「哈佛醫學院的壓力管理訓練方法」這本書的作者王芳博士寫道,我們必須要有意識的刻意練習關閉自動行為模式。短時間內我們可能不會感覺到這麼做的好處,但長久下來,當我們關注當下的能力越強,當壓力來臨時,我們就可以應對的更從容。

王博士在書中介紹了幾種關注當下的練習,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個「當下式飲食練習」。首先,當然要把手機放下來,不能一邊滑手機一邊吃飯。接著,在開動前,仔細用眼睛觀察食物的顏色外觀,聞一聞味道,然後咬一小口感受溫度、觸覺,最後,進食時聽咀嚼食物的聲音,慢慢的進食。


現代人吃飯速度很快,甚至邊吃邊看手機追劇,這樣的練習確實是不容易的,我們一起加油吧。


王博士也建議,生活中還有其他事情能幫助練習關注當下,例如煮飯時、晒衣服、騎自行車、走路…等等,大家可以按著自己的創意,有意識的關注當下做的這些事情。


第六步驟:整合工作生活 

最後一個壓力管理步驟是「整合工作生活」,內容重點總結就是: 好好吃、好好睡、有人際支持網絡。就算壓力再大,我們也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每天好好吃頓飯,注重吃下去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關於好好睡,我在網路上看到報導,有研究團隊以作息足跡APP針對61位年齡介於20至56歲的受試者,記錄作息及睡眠時間14天,並搭配問卷調查,再用收集到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受試者睡前使用手機時間雖僅佔全天候使用時間的14.3%,但對睡眠週期延後的影響力,卻佔整天手機光源曝露的44%。


因睡前使用手機造成的睡眠週期延後,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例如精神疾病復發、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乳癌、攝護腺癌等癌症等。

此外,因為晚上睡不好,進而影響白天工作效率,長期而言也對抗壓能力、自尊心、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好好睡的關鍵之一,就是睡覺前不要看手機,讓身心在安靜黑暗的環境下培養入睡氣氛。


而社會支持的,王芳博士書中寫到,有研究證實,社會支持是建立身心彈性的重要後盾。社會支持對壓力有緩衝作用,可以減少多種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例如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社會支持也能提昇大腦中的回饋機制,當我們進行有意義的人際交往,以及與他人合作時,都會增進腦中催產素的分泌,減少恐懼反應。


社會支持大概有幾類,比如說情感支持,就是讓我們感覺被理解和接納。實際支持則是獲得別人實際的幫助。肯定式支持,是獲得他人肯定,讓人感受到被尊重。還有一種歸屬式支持,使人感受到自己是整體的一部分,無論是家庭、社區或社團。這些社會聯繫能幫助我們獲得安全感、力量、愉悅感,而這些都是壓力的緩衝關鍵。


王博士在書中提出一段讓讀者思考的,我覺得很棒。就是「我目前擁有哪些社會支持?」「我有不同類型的支持嗎?」「我能給予別人哪種支持?」


1624年,一位英國教士在一首詩中寫到「No man is an island」,這句話到如今依然真實,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沒有一個人可以不靠別人而獨自活下去。時常感受壓力的人,應該要多花時間,獲得社會支持,也有機會成為別人的支持。

上帝說:不要為明天憂慮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透過「哈佛醫學院的壓力管理訓練方法」六個步驟以及我的信仰來面對、處理壓力。


對我來說,壓力管理訓練方法中幫助最大的是第二步驟「調整認知」、第四步驟「喚醒熱情」以及第五步驟「關注當下」。

 

記得王博士在書中,列出十幾種常見的認知偏差,我幾乎每個都有中,特別是有「兩極化思維」還有「完美主義」。當事情結果不如我的預期,我會有很大的失落感,甚至產生自我否定的狀況。

當我知道,原來認知偏差會帶給我的負面影響之後,我就經常提醒自己「調整認知」。特別是用上帝在聖經中所說的話,來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聖經詩篇119:49-50說「求你記念向你僕人所應許的話,叫我有盼望。這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神的話幫助我在患難壓力中,有盼望、得安慰。

 

比如說,當我因為兩極化思維、完美主義的認知偏差,而陷入否定自己的低潮時,詩篇136:1的經文就提醒我「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神是美善的神,祂是慈愛永遠長存的神。神不是因為我的行為或表現來決定我的價值,我身為上帝的兒女,本來就有價值。


我會用一些經文來禱告,很奇妙的,上帝就會挪去我心中的憂愁低落,讓我重新有力量。


第四步驟「喚醒熱情」中有一個「分享與感恩的練習」,也是我經常使用的。我和家人、教會的弟兄姊妹,會時常分享身邊值得感恩的事情。我相信,凡事神掌權,就算發生了自己不想遇到的壓力事件,背後一定有神的美意。


詩篇 119:71寫到「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耶利米書29:11「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以賽亞書66:13前半「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


這些聖經中上帝的話語,讓我可以用感謝與讚美來看待壓力事件。此外,當與他人分享感恩的時候,我就能更多把心思意念聚焦在壓力事件的正面意義上,各種負面思想和情緒就減輕不少。


SMART壓力管理訓練方法的第五個步驟「關注當下」,對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練習,因為我是一個蠻會為未來擔憂的人。但當我讀到這段內容的時候,我馬上就想到聖經中耶穌對門徒的教導,馬太福音 6:34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之前不是很懂這段話的意思,但現在慢慢明白,上帝很愛我們,所以祂不要我們為未知杞人憂天,祂告訴我們來信任祂、倚靠祂。只要專心相信祂,有什麼我們現在憂慮的大小事(通常是工作、金錢、孩子的課業…之類的)是全能慈愛的神不能保守的呢?

所以,每當我又開始為未知的未來憂愁時,神的話再次提醒我,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好好活在當下。神的話真是一切智慧的源頭,帶來我生命的轉變與更新。

 

Take Away

好的,今天的節目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我快速幫大家回顧一下本集的三個重點。

1. 人類時常為過去內疚懊悔,也常為未來焦慮,我們都不擅長「活在當下」。因此,我們要有意識的刻意練習關閉自動行為模式,長久下來,我們關注當下的能力越強,當壓力來臨時就可以應對的更從容。

2. 壓力管理步驟最後一個步驟是「整合工作生活」,就是要好好吃、好好睡、有人際支持網絡。記得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睡覺前不要使用手機,並且有社會聯繫,這些都是壓力的緩衝關鍵。

3. 上帝的話能幫助我們調整認知、培養感恩、活在當下,邀請你來認識這位慈愛永遠長存、渴望愛你、幫助你的上帝~

希望這次的壓力管理系列內容能幫助大家,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面對壓力事件時能越來越從容。


下集節目要進入一個新的系列。很多人在職場除了做事的壓力之外,最大的壓力源就是人際關係了。所以下個系列節目,我想和大家談談[如何面對職場上複雜的人際關係],預計9月初上架,邀請大家到時候收聽喔~


祝福大家,天天帶著喜樂的靈魂去上班,生命經歷突破和更新。我們下次再聊囉。Bye Bye ~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Коментар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