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雖然挺過壓力,順利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成績不錯,但是心裡卻不怎麼快樂?
在組織行為學的研究中,有一項概念叫做「自我協調」,代表人們追求目標的動機,與其個人的興趣和核心價值觀一致的程度。研究顯示,若個人因內在興趣而追求目標,他們更可以完成目標。就算目標沒完成也很開心,因為努力的過程,本身是愉快的。
相反的,若人們因為外在因素,例如金錢、地位或其他利益而追求目標,則較不可能完成目標,或者即使完成了,也不怎麼快樂。為什麼?因為這些目標對他們來說,不太有意義。
我以前常覺得,學術界的研究,總是高來高去,不識民間疾苦。但最近開始讀組織行為學後才驚嘆,哇,這些學者真了不起,可以把許多人內心的感受,用經得起檢驗的研究方法,耙梳精粹後,予以證實。真的,工作越多年,累積一些金錢報酬和組織位階後,人們通常就會開始思考工作的目標到底有沒有意義?當工作目標越來越只是義務,而不是出於熱情興趣時,內心就越來越空虛。「自我協調」概念,是真實存在的啊!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結果順利、心中卻不太開心時,也許有可能是「自我協調」出了問題,是時候問問自己:我重視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我的興趣是什麼?我對什麼事情有熱情?你不一定要馬上離開現在的公司或產業,可以主動爭取一些符合自己價值觀、熱情、興趣的工作來做,相信有助於增進自我協調的程度,獲得更多內心的滿足!
Comments